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背知识点

时间:2023-06-24 10:04:38来源:考试帮手网作者:敏敏

高中历史是文科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很多人觉得历史的内容太多太多了,根本记不住,那么,你只是没有找到学习的方法,首先你要打好基础必须要学好记好高一必修一的知识点,虽然必修一的知识点也非常非常多,非常非常杂,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必修一的知识点大全,希望大家可以背一背。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背知识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考点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 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 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 “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 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 
  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第四课考点   
  1、中国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时;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强化   
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减轻皇帝工作压力增设了:内阁; 
  3、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牢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 
  4、区分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不同:    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5、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的标志是: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6、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积极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一课考点   
    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是:英国;   
2、鸦片战争的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3、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到1842年; 
  4、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中国人民自发反侵略典型事例是:三元里人民反侵略斗争; 
  5、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 
  6、《南京条约》中“五口通商”“关税协定”等反映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   
7、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表现在三个变化:    (1)社会性质变化: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    (3)革命性质变化:由农民革命转变为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8、焚烧圆明园的事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19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时
    9、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过程:    (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同样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3)(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标志着外国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4)(1899——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台湾问题整理:1895年《马关条约》被日本割占,1945年日本投降回归中国,1949年蒋介石盘据台湾,1950年美国侵朝战争把第七舰队开进中国台湾海峡,1979年全国人大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针,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1990年和1991年海峡两岸分别建立了两岸授权的民间团体(海基会、海协会)实行经济政治对话。1995年江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第二课考点 
  1、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是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   
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日战争。统一战线的建立是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符合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利益的。
    3、抗日战争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和两条路线,即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片面抗战路线;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全面抗战路线。    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援。   
4、国民党在抗战初期认真抗日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5、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5日)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典型地说明了国共两党军队的合作抗日。   
6、日本侵略者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30多万同胞被日本鬼子杀害。南京大屠杀是日军对中国军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史实确凿,铁证如山。
    7、1940年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8、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 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 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9、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全民族的抗战。    10、全民族抗战的表现——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共敌后战场的配合抗日。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   
2、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等创立的拜上帝教结合了: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农民平均主义; 
  3、1851年,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4、永安建制(永安分封诸王)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5、1853年定都天京,太平天国形成和清朝对峙的局面。 
  6、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组织了北伐、西征、东征 
  7、太平天国革命纲领:早期有《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建国纲领,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也是无法实行的空想;后期有《资政新编》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8、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标志的是:1864年7月天京的陷落; 
  9、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10、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的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第二课考点   
  1、上海和日本东京成为中国革命 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中心。
    2、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
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4、中国同盟会(1905年):政治纲领:驱除达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中国同盟会的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和时间: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6、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7、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8、辛亥革命的结局:    失败:(1)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2)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9、辛亥革命的性质: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0、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    (2)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4)冲击了几千年的陈规陋俗,推动了平等、自由、解放意识。    (5)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影响了亚洲革命和表现了亚洲的觉醒。    (6)开始了比较完整意义上的反帝反封民族革命,是中国20世纪三次巨变之一。 
  

相关推荐

 三国十大猛将排名 三国十大猛将是谁?

三国十大猛将排名 三国十大猛将是谁?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段时期,三国期间有很多流传至今的故事,有很多骁勇善战的英雄猛将,四大

国别体 纪传体 编年体的区别?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什么?

国别体 纪传体 编年体的区别?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什么?

在历史文学学习中,大家有没有对国别体 纪传体 编年体有所混淆呢?国别体 纪传体 编年体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在高中历史现代史中,我们会学习到新文化运动这一内容,新文化运动是中国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

今天小编要介绍的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高中历史必修三分为八个单元,每一章的知识点都很多很重要,所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义和团运动这一历史事件,义和团运动相关知识也是高考历史常考的知识点,下面来看

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哪些,及其主要内容

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哪些,及其主要内容

高中历史课中,我们学习了近代史我国与帝国主义签订了不少不平等条约,那么,你知道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