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专有名词非常多,其中提档线与录取线这两个专有名词常常被人混淆。高考提档线到底是什么意思?它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它和录取线又有着怎样的区别?过了提档线就万事大吉一定能被录取吗?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了解高考提档线,看看它和录取线到底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高考提档线是什么意思?
高考提档线就是高考投档线。是各省的招生部门根据学生志愿填报的分布情况,结合本省的投档原则和招生院校规定的比例来确定向招生院校投递学生电子档案的最低分数。通俗点说就是投档到院校的最低分的一位学生的成绩,是该校的提档线。每个院校有属于各自的提档线,
大多数知名度广、所在地区发达、招生计划多的院校其提档线较高,提档线也会随着各种因素变化,每年都有波动。
高考提档线和高考录取线有什么区别?
高考提档线和高考录取线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划定主体、时间先后、分数高低等方面上。
1. 划定主体不同。提档线是省招生考试院根据院校招生计划和报考情况划定的;录取线是院校根据招生计划数和专业要求划定的。
2. 时间先后不同。提档线的划定时间发生在录取线划定前。提档线先划定出来才能将学生的电子档案最低分数投档给院校,院校才能划定录取分数线。
3. 分数高低不同。提档线的分数一般会比录取线的分数要低,不过有时两者的分数也相同。
4. 发挥作用不同。提档线是学生档案能不能被投递到院校的依据,只有过了提档线才能进入院校录取过程;录取线是学生能不能被院校最终录取的标准,达到院校的录取线才可能会被成功录取。
过了提档线一定会被录取吗?
不一定会被录取。高考提档线和学校最终录取的分数线并不一定一致。提档线是学生电子档案被投到院校的最低分数标准,录取分数线是招生院校按照招生计划数完成录取后的最低分数线。
院校的提档比例一般会超过实际招生计划数,提档比例一般为1:1.05或1:1.2。小编为大家举个例子,如果院校计划本次招收50人,按1:1.2的比例则会提档60人的档案,即使过了提档线,排名在50名之后的人也不会被录取。
每个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各不相同,学生可能过了院校的提档线但没过专业分数线,又不服从调剂,就可能被院校退档。
还有体检不通过、部分专业有要求的单科成绩不达标、学生自身不符合专业政策等原因也会影响院校录取。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高考有多少科目,一共多少分,这是很多学生了解但部分家长不了解的内容。有些学生担心考试时间不够用,想知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场不容有失的关键战役,提前批志愿填报就是首先开战的一场,考生想要打赢就必须了解提前批
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专业代码和院校代码是每位考生必须要关注到的信息,代码输入正确才能匹配到正确的学校和
近年来,高考政策加分项目呈逐步精简趋势,但仍有部分符合条件的考生有机会享受政策加分或优先录取的优待。
退档是高考志愿录取的状态之一,也意味着考生此次志愿填报以“落榜”而告终,那么对于惨遭退档的考生老说对
近期“高考数学140分以上可以破格入985学校。”这一传闻引起广大人民关注,这则消息是真的吗?偏科学生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