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落下帷幕志愿填报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而在这一过程中,“征集志愿”与“补录”作为高考录取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什么是征集志愿以及录取规则成为了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话题,以及和我们熟知的补录是不是一回事呢?一起来看看吧!
征集志愿,是在高考的某一批次第一轮投档录取结束后,若部分院校的招生计划未完成,即报名人数不足或因其他原因导致的招生名额空缺,为了确保招生计划的完成,教育部门会启动第二轮志愿填报,即征集志愿,也就是当考生遇到了滑档和退档的情况,可以在该批次再次填报征集志愿,重新获得一次报考该批次院校的机会。
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征集志愿采用的是平行志愿原则和常规志愿填报的规则相同,如本科批次采用的是平行志愿原则,则本科批次的征集志愿同样如此,录取的规则则秉承则分数优先的原则,即高分考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优先录取的机会。
因此同学们在填报征集志愿的时候要仔细阅读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所填报专业和院校的要求,尽量选择专业服从调剂,这样一来能够大大提高征集志愿的录取率,虽然征集志愿的竞争会比常规批次填报志愿小很多,但是难免会有热门专业的征集院校,因此在填报征集志愿的时候需要搞清楚能填几个学校和专业,做到均衡分配,提高录取率。
而在很多人的认知中补录和征集志愿就是一回事,其实也可以这么说,因为补录和征集志愿的目的是相同的,但是从时间上,补录工作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般情况下补录工作是在9月至10月之间,基本上是学校考学后,确定了实际报到人数与招生计划不符的情况下进行的,如国际商务专业本来招生人数为45人,实际报到人数则为40人,则多出了5个补录的名额,而补录的条件也和征集志愿不同,主要面向未被任何高校录取的考生,以及部分符合特定条件但未报到的考生,当然考生必须达到相应批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才具备参与补录的资格。
而且征集志愿涉及所有批次的院校,而补录更多集中在高职专科院校,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类院校新生报到率相对较低,更容易出现空缺。
但是通常来说征集志愿会更多的出现在高校录取工作中,且各省教育考试院均会公布各批次的征集志愿时间,为此同学们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征集志愿的填报,这样才能够获取征集院校的录取机会。
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国家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都是高等教育招生计划里为了照顾家境困难的学生的国家政策。这两个计划就像殊途
考生和家长在浏览高考志愿指南时,能看到一些院校的招生计划中出现这样一个词——高本贯通。高本贯通是什么
高校的招生简章是考生了解招生信息、录取规则、专业设置的重要文件,考生可以根据招生简章来规划志愿。但各
物化地组合是选考科目选择了物理、化学和地理。有些考生选择了物化地组合,想来了解物化地可以报考什么专业
我们在了解高考资讯时常能看到一个名词,那就是“招生代码”,招生代码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当我们
高考填报志愿有本科一批、本科二批、专科批之分,有些院校既在本科一批招生,又在本科二批招生,那同一所大